完成了三篇论文的退稿。
作为《自然》期刊编辑部的老鸟,他审稿非常的有一套,无非是看人、看单位、看标题、看正文的开头部分。
他点开一片新的论文,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是一个人,suzhe!
一看苏哲的介绍,他惊讶了,这苏哲竟然是一名来自南门一中的高中生。
他看了一眼单位,上岭大学光学镜头研究中心。
没听说过。
看标题,看了好一会儿才看懂。
此时,他已经没耐心看正文了,因为他觉得没有必要了。
他开始写退稿邮件。
“亲爱的小伙子!感谢你的来稿,由于……”
写到这,他停了下来,重新看了论文所填写的单位:上岭大学光学镜头研究中心。
他想起来了,这就是那家成立不到两年就研制出先进的离子束抛光技术的研究中心。
不确定的他还搜索了过去的新闻报道。
确定就是这家研究中心。
之后,他开始认真的看论文的正文部分。
看了氢原子在吸收、释放电磁波,且氢原子的运动轨迹发生的改变。
看完这两组现象,他就知道这篇论文不简单了。
看着看着,他觉得有些吃力了,一个是因为论文中有不少新词汇,那怕论文的后面有新词汇的详细解释,影响阅读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新词汇,他表示理解,毕竟论文中有着许的新的概念、新的定义,现有的词汇无法准确的表达,只能造新词。
至于看着吃力的第二个原因,那是因为他理解能力跟不上了。
他作为物理学博士,就是因为能力不突出才做了《自然》期刊的编辑,要是能力突出,他更愿意做科研,而不是坐在办公室中审稿。
想着,他拨通了编辑部专家组成员,同时也是他的博士导师路易斯的电话。
要知道他老师路易斯可是物理学大牛,参与了欧洲强子对撞机的设计、建造,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提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老师迟早会拿诺贝尔物理学奖。
打完电话,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